汉画学人丨高文:中国汉画学会30年

学术研究

中国汉画学会三十年

中国汉画史上的第三次学术研究高潮

     高文

 

  中国汉画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瑰宝。

  中国汉画包括:汉代画像石、汉代画像砖、汉代画像石棺、汉阙、汉碑、汉代壁画、瓦当等等。中国汉画品种繁多,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制作精良,驰名中外。

中国汉画的研究,是从北宋赵明诚的金石录开始,洪适的隶释》、《隶续》对汉画的记录更详细,可以说是当时研究的最高水平。当然更早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中引东晋戴延元《西征记》和《水经注》就记录了东汉的石祠堂画像。但具体著录汉画像的内容并作其题材研究的是从宋朝开始的。这是中国汉画研究的第一个高潮。 

  1786年(即乾隆五十年),当著名金石学家黄易途径山东嘉祥县时,他几乎是很偶然的发现了武氏家族墓地的遗存。黄易当时所掌握的唯一线索是《嘉祥县志》中简短的描述。黄易1786年首次发掘获得了36块汉代画像石,1789年第二次发掘获得39块画像石和两个石阙,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的考古发掘。此后研究汉画像之风兴起,出现了冯云鹏兄弟的《金石索》,阮元和毕沅的《山左金石志》,王昶的《金石粹编》。民国时期,关伯益的《南阳汉画像石》、孙文青的《南阳汉画像石汇存》和容庚的《汉武梁祠画像考释》等著述为当时汉画研究的力作。另在本世纪初,法国的沙畹、色伽兰,日本的关野真在山东、河南、四川等地调查汉代石祠、汉石阙、崖墓等。抗日战争期间在大后方的一些学者,则对四川彭山、乐山,重庆等地的汉代崖墓和画像石棺及雅安等地的汉代石阙进行过调查、发掘。从黄易在清乾隆五十年开始到新中国成立的二百多年间,是中国汉画研究的第二个高潮。

图为高文先生

 

新中国成立后文物事业蓬勃发展。我于1949年12月底入川,完成接管国民党在成都新闻单位的任务,之后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管会新闻出版处调到四川省文化局,自此确定了我从事文物工作并奉献终身的事业,也带给了我在四川文物战线的种种奇缘。四川不仅汉砖独树一帜,四川汉阙数量也特别多,全国百分之七十的汉阙出自四川。在保护汉砖、汉阙的工作中,我特别崇敬清代著名金石家黄易对汉画研究的敬业精神和敏锐的嗅觉,从一条普普通通的信息,终于掘出一个大“西瓜”,开创了汉画研究的一代新路。1986年是黄易发现武梁祠遗存300周年,在山东嘉祥县召开的纪念会上,我与河南省汉画专家周到(已故)、蒋英炬(原山东文物局长)三人联合发起成立“中国汉画学会”的动议,得到与会代表的赞同和支持。在三百多年前,黄易先生单枪匹马对武梁祠调查并进行考古发掘收获极大。而今在新中国成立三十多年,文物事业蒸蒸日上,考古力量日益强大,我们应当组织起来,成立专门机构,发挥群策群力的强大力量,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对汉画的学术研究工作,在嘉祥的会议上我们三人一致推荐中国红学专家、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冯其庸为中国汉画学会首任会长人选,推荐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专家顾森为中国汉画学会秘书长人选。冯、顾二人与我们在学术研究中交往多年,他们有学识、有能力,可以胜任此职。嘉祥会议后,我与河南周到先生一起进京拜访冯、顾二位,传达嘉祥会议大家对他们的期望,冯、顾二位欣然接受这一任务。经过一年多的筹备,成立中国汉画学会的方案经文化部签注意见后,中国汉画学会归属文化部领导,报经民政部批准后,1989年在河南商丘召开中国汉画学会成立大会,一致选举冯其庸为会长,副会长高文、蒋英炬、周到、刘兴珍,秘书长顾森,常务理事14人,理事66人。发展至今,中国汉画学会现有会员400多人(还有团体会员若干个)。

汉画学会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基层支持赞助。中国汉画学会是一个纯学术研究团体,吸收会员要求有学术论文。三十年来中国汉画学会举办了十六届年会,每届都举行学术研讨会,会前出版会员提交的学术论文集,学会学术气氛浓厚。经过三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国汉画学会培养出了一大批人才,出版了一批学术专著,如1988年出版的主编常任侠,副主编蒋英炬(原山东省文物局长)、高文(研究馆员、四川省文物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篇-画像石画像砖卷;俞伟超(原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 已故)主编的八卷《中国画像石全集》;高文(研究馆员、四川省文物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主编的《中国画像石棺全集》(该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支持、并获得2011年度文化遗产优秀图书奖);张孜江(研究馆员、四川博物院文物修复中心主任、高文学生)和高文主编的《中国汉阙全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8年在河南郑州专门召开一次中国汉画学会优秀著作评选会,评选出了一大批优秀著作,如:高文、高成刚主编的《中国汉画石棺艺术》(山西人民出版社)、高文主编的《中国汉阙》(文物出版社)均获得优秀成果奖。2018年中国汉画学会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汉画大展”上颁发汉画研究卓有成就奖。2018年10月在安徽萧县举行的第十六届年会上,高文、王凯两位老专家获得“中国汉画学会汉画研究终身成就奖”。

中国汉画学会成立以来的三十年间,全国各地陆续出版了一大批汉画研究的各类专著,这既是各地专家的研究成果,也为汉画研究的深入开展推波助澜,为年轻一代的研究人员树立榜样、引领前行。这将成为中国汉画史上第三个学术研究高潮的开端。

汉画学会三十年,汉画研究三十年,硕果累累人才辈出。期望中国汉画学会在新的领导机构带领下,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就。

 

0一九年六月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