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学人丨何志国:风清气正 ——中国汉画学会与我的研究

学术研究

 

风清气正 ——中国汉画学会与我的研究

 

何志国

 

我于1981年开始,先后在四川绵阳文管所、绵阳博物馆做文物考古工作。与省级和国家级文博机构专业分工细致不同的是,基层文博系统业务是文物征集和田野考古工作,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得干。从19819月到20032月,我从事的业务工作主要是田野考古,参与各个时期考古工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对绵阳边堆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和整理,唐宋墓葬,到绵阳红星街明代青花瓷器窖藏的发掘,但是,我做的最多的是汉代考古。

1981年秋天,我被安排与绵阳地区文化馆的文物干部孙华(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和郑定理,到三台县郪江乡测绘当地的汉代崖墓,这些崖墓大多位于山脚下,规模很大,数量多,初步目测就有数百座,早已露头和被盗,墓口敞开,规模大的有三室,长达20多米,墓葬内部大多保存了汉代建筑的结构,著名的汉化题材狗咬耗子、猴子吃桃等浮雕,就分布在墓室两侧崖壁上。现在,郪江崖墓以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台郪江半个月的崖墓测绘是我首次接触汉代考古。自那以后,在四川工作的二十余年中,我参与和主持发掘的大多是汉代墓葬,发掘汉墓数量达到一百多座。例如,1986年,发掘河边乡东汉崖墓,出土的说唱俑立姿,脸上满布笑容,上身裸露,以肚作鼓,作敲击状,造型夸张。该俑与成都天回山崖墓出土著名的说唱俑造型略有差异,但异曲同工,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于是,我写了一篇小文章,题目叫“两个说唱俑”,发表在《中国美术报》上面。后来,中国艺术研究院顾森、邓福星陪同王朝闻先生,专门到我馆参观,我把这件说唱俑从库房中抱出,放在小桌上,王朝闻围绕说唱俑转了数圈,默默地端详良久,然后啧啧称奇,赞不绝口。1990年,我主持发掘绵阳何家山2号东汉崖墓。四川汉代崖墓一般是十室九空,但该墓可能是少数没有被盗、保存完好的汉墓,虽然是单室墓,规模不大,但是,除了钱币外,还出土金、银、铜、陶器近百件,出土的重要文物有摇钱树和大铜马。这株摇钱树高近两米,保存完整,上面有西王母等精致的汉代图像。由于该文物精美、罕见,被列入禁止出境展览的珍贵文物名单。1992-1995年,我先后主持发掘绵阳永兴镇西汉木椁墓群,出土了大量漆器和陶器,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漆马和人体经脉漆雕,漆马短腿壮实,体表遍布小块斫痕,似为刀斧所斫,显得粗犷。

我与中国汉画学会的渊源大约肇自1989年。当时,我在绵阳博物馆工作。记得四川省文化厅文物处高文处长点名几位地级市的文物骨干人员,其中就有乐山文化局唐长寿、凉山州博物馆刘弘和我,高文处长希望我们加入当时正筹备的中国汉画学会。我于1987年至2003年,担任绵阳博物馆副馆长,除了业务工作之外,还平常有大量迎来送往的接待、会议等繁琐的杂事。虽然加入了汉画学会,却很遗憾没有参加1990年在乐山举行的汉画会议。

但是,我的学术研究的开端和以及后来的主要研究方向都与汉画研究密切相关。198911月,绵阳河家山发现一座东汉崖墓,我率本馆业务人员前往抢救清理,该墓出土摇钱树和神兽镜等文物数十件。不久,我从《人民日报》海外版读到正在日本做访问学者的阮荣春(现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发表的一篇文章,介绍日本久保惣美术记念馆一件“摇钱树盆”,他指出这件“摇钱树盆”是三国时期,上面的佛像与江浙地区吴晋时期佛像镜和魂瓶佛像年代接近,因此,他认为东汉时期没有佛像。我根据考古新发现,撰写了一篇商榷文章,指出,四川地区东汉晚期的摇钱树上已出现佛像,而日本收藏的“摇钱树盆”则是移花接木的产物。自此以后,我便开启了迄今29年的早期佛像研究,已发表论文65篇,出版专著3部。这成为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大约1998年,我当选为汉画学会理事。从此年起,我较多地参与汉画学会的学术活动。19985月,我提交论文“摇钱树内涵溯源”参加了四川德阳举办的“中国汉画与摇钱树货币文化学术讨论会”。2000年,我提交论文在北京举行的第届汉画年会,但因为单位杂事缠身,未能与会,与会的四川省博物馆李江后来把论文入选证书带给我。

 

(图1)何志国2006年在南阳师院大会发言

 

我与中国汉画学会学术活动关系密切还是从文博系统调入高校之后的事。20032月,我由绵阳博物馆调入江苏大学艺术学院,全身心投入研究汉画和早期佛像研究,从2004年起,我参加了所有汉画年会,并提交了论文。200410月,论文“论汉魏摇钱树的格套化与商品化”提交在山东嘉祥举办中国汉画学会第九届年会200610月,论文“论摇钱树的艺术风格”提交河南南阳师范学院举行的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图120084月,论文“孔望山造像与佛神模式”提交在山东邹城召开的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图2201010月,论文“汉代云气纹与神仙思想”提交在四川成都举行的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201111月,论文“汉晋佛像研究综述及展望”提交在郑州举办的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201310月,论文“西南地区新发现的东汉佛像”提交在山东济宁举办的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四届年会201510月,论文“东汉天门图像类型研究”提交江苏徐州进行的中国汉画学会15届年会201810月,论文“汉代建筑对魂瓶的影响”提交安徽萧县举行的中国汉画学会16届年会(图3

 

(图2) 何志国2008年在山东邹城会议发言

 

(图3)何志国2018年在安徽萧县会议发言

 

我的另一个研究方向是汉代考古与汉代艺术,属于汉画范畴。1999年,中国汉画学会顾森秘书长受中国青年出版社之邀,主编《四川汉画总录》,希望我负责绵阳卷。此计划最终由于出版社原因而搁置。由于有多年四川工作的资料和研究积累,以及在高校工作充足的时间,2006年,我以摇钱树为题申请了教育部课题,2007年,出版《汉魏摇钱树初步研究》(科学出版社)一书。2005年和2010年,我邀请时任中国汉画学会会长顾森先生到学校为师生们举办汉画讲座。

参与汉画学会活动三十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中国汉画学会具有这样的特点:专注学术,基本坚持了两年举办一次学术年会,开年会时出版论文集。这是中国汉画学会良好的学术传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学术开始复苏,各种学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但是,潮起潮落,经过不到20年的时间,这些学会大多烟消云散,即使仅存的学会,能够像中国汉画学会专注学术的并不多见。我加入过很多学会,大多开始轰轰烈烈,不到数年便偃旗息鼓。有的学会虽然坚持下来,或者官气很重,或者争名夺利。但是,中国汉画学会风清气正。我殷切希望,中国汉画学会专注学术风气的传统,薪火相传,在未来继续发扬光大。